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物流行业正快速恢复******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各地“年货节”购物活动带动,物流行业景气度正在快速恢复。物流快递企业信心十足,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百姓生活。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物流行业正快速恢复
2022年12月20日下午,北京市经开区大琛科技园顺丰公司兴业街速运营业点内,快递员们忙个不停。快递车装满包裹后快速出发,驶向不同送货地点。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全国各地加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医疗物资、生产原材料以及重点民生商品的跨区域转运和末端配送等物流需求大幅增加。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各地区各部门打出保通保畅的组合拳,按下物流复苏“快进键”,推动行业逐渐恢复向好。
交通运输部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国家邮政局及各成员单位加强统筹部署和跟踪调度,强化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全力以赴做好医疗物资运输保障各项工作。
国家邮政局要求,当前要确保药品等防疫物资的投递,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和民生物资的投递,满足节假日期间旺盛的寄递需求。干线运输不能停、末端网点不能关,落实“保供应、保畅通、保稳定、保安全”。
外地快递员驰援、开启“夜派”模式、发放额外补贴……从干线运输到末端揽派,不少物流企业亮出真招实招,保障物流顺畅。
美团配送通过设置“疫情关怀金”、强化骑手健康保障、设置康复补贴等方式,加速恢复城市末端配送运力。闪送积极调拨运力,加大社会面招募力度,鼓励闪送员延长递送时间。满帮集团优先保障药品、防疫物资、食品等运力需求,畅通流通渠道,确保重要物资有车运、运必达。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堵点卡点已有效疏通,物流行业正快速恢复、有序运行,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说。
发展信心强,行业韧性强,2022年快递业务量比上年提前7天达到千亿件
“2022年邮政快递业面临多重挑战,但业务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快递业务量比2021年提前7天达到千亿件,充分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大韧性。”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许良锋说。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松绑减负等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快递物流企业经营环境,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快递进村拓展服务。“短短半个月,我就卖出了8000多斤果子。”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封店村村民黄春侠说,自从村里开了圆通快递驿站,可以实现当天采摘当天发货,自家的猕猴桃销量翻了两番。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
快递进厂提质增效。江苏省常州市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内,一辆辆装载着光伏产品的高栏车按序驶离厂区。“我们为企业量身推出包装方案,提供铁质立体货架,每片组件都由聚氨酯材料卡槽固定,耐得住日晒雨淋,能有效保护产品。”顺丰运输(常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康说。
快递“出海”稳步推进。在云南省瑞丽市畹町口岸,中通国际东南亚管理中心冷链部门负责人汪立宝忙着给15.2吨康乃馨鲜切花办理通关手续,不到1小时,这批鲜花已完成了所有的通关手续。“多亏了中通推出的全程冷链运输模式,运输过程零腐烂,4天就能到达泰国曼谷。2022年我们订单量上涨了20%。”昆明斗南鲜花市场商人王宇说。
周志成介绍,2022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30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近12万亿元,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新的一年,随着保通保畅成果持续巩固,行业景气指数将进一步攀升,快递物流业有望持续恢复向好。
完善流通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扩内需不断取得新实效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引导物流、快递、商贸流通等企业下沉服务,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创新流通业态和商业模式,更好满足县域居民需求。
临近年关,河北省张北县玉狗梁村村民正忙着备年货。相较于以前跑大老远去购物,如今他们只需在手机上“一键下单”,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2022年6月,在村干部支持下,美团优选自提点开进村里,村委会妇女主任孙俊仙当上自提点店长,她说:“村里现在啥都能买到,从葡萄、火龙果、鱼罐头,到螺蛳粉、火鸡面,手机上一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真方便!”依托“中心仓—网格站—自提点”三级仓配链路优势,美团优选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市县,其中超过一半自提点位于乡镇。
发展共同配送项目,加快消费品下行。
早上8点,浙江省松阳县共配中心内,拥有280个格口的自动化分拣系统高速运转,快递车运来的数万件包裹进入同一条分拣线,快速精准地落入对应的格口当中。一个环形分拣线最少拥有上百个格口,这套自动化分拣系统能精确解析快递地址,将包裹对应分入格口,根据需求分到村一级。截至目前,菜鸟乡村已帮助全国上千个县域400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同配送项目,平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30%至50%。
加大智能物流技术下沉,助力农产品上行。
如今,伽师新梅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2022年8月,京东物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引入12条智能分选设备,打造了集果品采购、冷藏、加工、分选、包装、物流为一体的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使当地新梅的分选效率大大提升,促进产业升级。
专家表示,要加大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鼓励物流企业坚定信心、敢闯敢试,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不断完善“物流+农村电商”的合作服务模式,深入挖掘农村市场,让扩内需的举措不断取得新实效。
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平安前哨”******
编者按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以法治力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中国之治”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全国政法机关立足基层、整合资源、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引导各类纠纷化解力量进社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家门,忠诚履职守护一方平安,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矛盾纠纷、获取便捷精准的法律服务。本报今天特刊发一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董凡超
“今晚10点夜巡,欢迎报名!”2022年11月14日20时,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五里墩派出所民警张薇在警民议事群中发布了义警招募通知。仅几分钟后,义警名额就已报满。冬日的夜幕下,他们身着专属马甲、戴红袖标,走在主要干道、居民小区里,与民警一起守护辖区平安。
2022年8月起,安徽公安机关推行“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架起警民互动“数字桥”,凝聚合力打造基层“大共治”模式。截至目前,全省社区民警依托“网上警民议事厅”开展安全防范14.9万次,根据群众举报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16名。
让警务改革于细微之处呈现,让“大思路”对接上群众的“小日子”。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民生诉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动员群众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深化改革 优化社区警务
警务工作室作为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离百姓最近的服务窗口,不仅在警务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成为公安机关和群众互动的重要平台。
数据显示,随着派出所“两队一室”“一村(格)一警”等机制模式落地见效,全国已设立社区(驻村)警务室19.5万个,配备社区民警22.3万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立足民族地区特色,围绕“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创新推出“石榴籽”警务室建设,联动社区街道、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走访辖区来银川务工的各族群众,了解、研究、解决其务工、子女入学、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建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为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在主城区建成智慧街面警务站12个,设置72条必巡路线和65个必到点位,安排特巡警和交警常态驻守、侦查警种和派出所按需进驻、群防力量参与网格巡防。警务站民警辅警在严格落实“1、3、5分钟”快反机制的同时,开展常态化巡逻盘查、交通疏导、服务群众等工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发基地执行主任、教授伍先江评价说,社区警务工作是治安工作乃至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也是感知社情民意的“神经末梢”,只有明确派出所的职能定位和社区警务在社区治安治理乃至社区治理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才能通过改革不断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和保障下倾,更好地做强基层、做实基础,实现改革强警,使公安机关尤其是公安派出所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更优质的治安服务。
数字赋能 提高工作质效
“这里有人吵架,你们快来!”2022年10月4日,广东省湛江市太平镇两名村民因农田排水问题发生口角。接到群众通过“零距离警务室”平台的报警后,社区民警辅警迅速抵达现场,对纠纷双方进行劝解,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2022年7月以来,湛江市公安局研发建设“1个管理后台+4个手机应用端(民警端、辅警端、群众端、群防群治端)+723个网上警务室”架构的“零距离警务室”平台,与各类治安管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每月定期生成待办事项与任务清单,自动为社区警务工作划重点、做统计。派出所还制作警情动态、便民举措、普法宣传等信息,精准推送至用户手机应用端,有效提升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
科技强警战略惠及大江南北,有力推进了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进程,智能化应用为公安机关提升“打防管控服”整体水平插上了翅膀,也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
不用门禁卡,“刷脸”便可直接进入小区;陌生人想要进入小区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近日,说起智慧安防小区带来的便捷,家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莲湖壹号小区的王阿姨连连称赞道:“现在我感觉小区更安全,住得更舒心。”
目前,达州市已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66个,改造老旧小区59个,基本实现了对安防小区车辆、人员、房屋数据的全面、精准汇聚上传,搭建起整体单元防控、治安要素智能化管控和应急处置一站式响应的数据安全集成体系。
伍先江说:“各地公安机关的治安实践,顺应了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对公安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新趋势,体现了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群防群治 延伸平安触角
“胡同里有人转来转去很可疑……”2022年11月20日,张大爷给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大境门派出所打来电话。10分钟后,盗窃嫌疑人被抓了现行。张大爷正是大境门派出所“境门红袖箍”群防群治队伍的一员。
“我们的群防群治模式以派出所为主体,搭建‘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平台,组成‘派出所教导员+街道政法委员+省级金牌调解员’调解主力,组建‘境门红袖箍’群防群治力量。”大境门派出所所长边志强说,目前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已达100余人,110有效警情、可防性案件分别同比下降33.5%、21.2%。
工作中,各地公安机关在推动城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全覆盖的基础上,引导社区(驻村)民警主动落实带队巡逻、就地接处纠纷求助警情、社区发生案事件必到现场等工作要求,切实提高见警率、走访率、管事率,努力把风险隐患防控在基层社区,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北京市西城区公安机关健全完善多元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将全区263个社区科学划分为692个网格,586名社区民警牵动5.5万余名街道干部、“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融入社区网格;建设智慧平安小区,主动开展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连续推出“海畔联合调解室”“晓腾法治室”“居民议事厅”等服务群众的特色品牌,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稳步提升。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在全州组建91支城乡“110快反队”,覆盖1000余个行政村(社区),努力提高执法执勤能力水平,形成有警情接处警、无警情服务群众的快反巡逻模式,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同时创新打造四级“公安+”多元共治微警务群,目前4499个“公安+”多元共治微警务群构成全省最大的线上共治网格,在线群成员有67万人。通过社区民警与群众的“指尖对话”,公安机关能够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处置风险隐患,警民双向熟悉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平安中国建设、平安社区创建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充分依靠群众、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安治理的积极性,正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伍先江如是说。